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2013-5-16:歸於塵土前的精算(中興大學國際農學學位學程趙國容教授)

對於死亡的過程,在當代的各種宗教中,大概沒有比藏傳佛教講得更多的。而這一切的源頭,據說是西元八世紀出現的著作《中陰聞教救度大法》。如果此說為真,那麼由精神層面有系統地探究嚥氣前後的死亡過程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至於由物質層面來探究死亡過程,從埃及人對木乃伊的製作如此嫻熟來看,人類很早就對嚥氣之後的死亡過程有相當程度的了解。然而,很不幸地,從古至今,大家都忙著干擾、阻止這個過程。結果很弔詭的是,由物質層面有系統地探究嚥氣後的死亡過程,遠遠地落後於精神層面的探究。要等到1981年,在鑑識科學的需求下,第一間屍研所body farm)設立時才算正式開始。

當然囉,這些都是關於人類的死亡過程。至於其它動物的死亡過程,精神層面的不必說,在沒人通曉牠們的語言的情況下,比人類的還糟,充滿了無從考證的怪力亂神;至於物質層面的,似乎還沒起步。

那麼,對於植物的死亡過程呢?大概是因為以往人們要不是忙著採收、清除或食用植物的屍體,就是懶得理會,因此如同對於人類在嚥氣後的腐爛過程,人們也同樣地對於植物在死亡後的分解過程不甚了了。在以往,這不是甚麼大不了的問題;但在「碳碳計較」的今天,到底有多少碳被儲存在植物的屍體中,而這些屍體會多快地分解掉,都成了十分關鍵的問題。

在「見縫插針的科學」中,我們看到科學家在地表上插了許多如同細針般(和細針間的距離相較)的高塔,利用裝設在這些高塔上的測量儀器來量測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氣體的含量。然而,植物的屍體不會浮起來,隨著氣流飄過這些高塔,所以科學家只能訴諸「穆罕默德法」:If the mountain will not come to Muhammad, Muhammad must go to the mountain.

明天,五月十六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理學大樓一樓A101教室,中興大學國際農學學位學程的趙國容教授將要告訴我們,她如何在亞馬遜森林裡揮汗如雨地進行調查、測量,研究植物的屍體與其分解過程,從而推估碳平衡中的關鍵數據。

沒有留言: